产后出血性休克的护理措施?

产后出血性休克可通过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快速补充血容量、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感染、心理支持等方式护理。产后出血性休克通常由子宫收缩乏力、产道损伤、胎盘因素、凝血功能障碍、精神紧张等原因引起。
持续监测产妇血压、心率、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等指标,每15分钟记录一次。观察皮肤黏膜颜色、尿量及意识状态变化,出现血压低于90/60毫米汞柱或心率超过120次/分钟需立即报告医生。建立两条静脉通路,保证抢救药物及时输入。
立即输注复方氯化钠溶液或羟乙基淀粉等扩容剂,根据血红蛋白水平输注红细胞悬液。严重失血时需输注新鲜冰冻血浆补充凝血因子,维持中心静脉压在8-12厘米水柱。输液速度初期可达1000毫升/小时,后续根据血压调整。
将产妇置于休克体位,头部抬高15度,下肢抬高30度。给予鼻导管或面罩吸氧,氧流量控制在5-8升/分钟。如出现呼吸急促或血氧低于90%,需准备气管插管设备。及时清除口腔分泌物防止误吸。
所有操作严格遵循无菌原则,留置导尿管每日进行会阴消毒。使用头孢曲松等广谱抗生素预防宫腔感染,监测体温及白细胞变化。定期更换敷料,观察恶露性状与气味,出现脓性分泌物需做细菌培养。
用简明语言解释治疗措施,减轻产妇焦虑情绪。允许家属在抢救稳定后陪同,指导进行肢体按摩促进血液循环。对于因失血导致哺乳困难的产妇,提供配方奶喂养指导,待生命体征平稳后协助母婴接触。
护理期间需保持环境安静温暖,避免不必要的搬动。恢复期建议食用猪肝、菠菜等高铁食物,配合红枣枸杞汤调理气血。每日进行踝泵运动预防静脉血栓,6周内避免提重物及剧烈运动。定期复查血常规与子宫复旧情况,出现头晕心悸等症状及时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