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区别痛风和类关节炎 痛风和类关节炎的3个区别要知

痛风和类风湿性关节炎可通过发病机制、症状特点和实验室检查三个方面区分。主要区别包括病因差异、关节受累特征及血液指标变化。
痛风由嘌呤代谢紊乱导致尿酸结晶沉积引发,常见诱因包括高嘌呤饮食、饮酒等;类风湿性关节炎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与遗传因素、感染诱发免疫异常相关。前者血尿酸水平多超过420μmol/L,后者类风湿因子和抗CCP抗体常呈阳性。
痛风急性发作多累及单侧第一跖趾关节,表现为突发剧痛伴红肿热痛,症状多在1-2周自行缓解;类风湿性关节炎则呈对称性小关节受累,以晨僵超过1小时为特征,逐渐导致关节畸形。痛风石可见于耳廓等部位,类风湿结节多位于肘关节伸侧。
关节超声或双能CT检查可发现痛风患者的尿酸盐结晶沉积;类风湿性关节炎通过X线可见关节面侵蚀和骨质疏松。痛风急性期C反应蛋白升高但抗链球菌溶血素O试验正常,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常伴随贫血和血小板增高。
日常需注意痛风患者应限制动物内脏、海鲜等高嘌呤食物摄入,每日饮水2000毫升以上促进尿酸排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需保持关节保暖,进行游泳等低冲击运动维持关节活动度。两类疾病均需定期监测相关指标,痛风急性发作时可抬高患肢,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建议使用防滑浴室设备预防跌倒。出现持续关节肿痛或功能受限时应及时至风湿免疫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