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至第五掌骨骨折如何固定

关键词: #骨折
关键词: #骨折
第二至第五掌骨骨折可通过手法复位外固定、石膏托固定、克氏针内固定、微型钢板螺钉固定、外固定支架固定等方式治疗。固定方式选择需根据骨折类型、移位程度及患者需求综合评估。
适用于无明显移位的稳定性骨折。医生通过牵拉手指使骨折端复位后,采用铝板或塑形夹板固定4-6周。固定范围需超过腕关节及近节指间关节,保持掌指关节屈曲70度位。定期复查X线确认复位效果。
常用于闭合性横形或短斜形骨折。采用前臂至近节指骨的长臂石膏,维持腕背伸20度、掌指关节屈曲70度体位。石膏需塑形出掌弓形态,固定4-8周。注意观察手指血运及石膏松紧度。
适用于斜形、螺旋形等不稳定骨折。通过皮肤小切口植入1-2毫米克氏针交叉固定骨折端,针尾留于皮外。术后辅以短臂石膏保护3-4周,骨折愈合后拔除克氏针。该方法操作简便但存在针道感染风险。
针对严重粉碎性骨折或开放性骨折。采用2.0-2.4毫米接骨板置于掌骨背侧,实现解剖复位和刚性固定。术后早期可进行手指功能锻炼,避免肌腱粘连。需二次手术取出内固定物。
适用于伴严重软组织损伤的开放性骨折。在骨折远近端各植入两枚固定针,连接外部支架维持长度和轴线。便于伤口处理且减少软组织刺激,但存在针道松动、断裂等并发症可能。
骨折固定后需保持患肢抬高减轻肿胀,进行未固定关节的主动活动预防僵硬。饮食注意补充蛋白质、钙质及维生素D促进骨愈合,推荐牛奶、鱼类、深绿色蔬菜等食材。拆除固定装置后应在康复师指导下逐步恢复握力训练,避免暴力活动导致再骨折。定期随访至骨折线完全消失,通常需3-6个月达到临床愈合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