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支气管肺炎怎么治疗

新生儿支气管肺炎可通过抗感染治疗、氧疗支持、呼吸道管理、营养支持、并发症防治等方式治疗。新生儿支气管肺炎通常由病毒感染、细菌感染、免疫功能低下、吸入性因素、环境刺激等原因引起。
针对细菌性感染可选用青霉素类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或头孢类抗生素如头孢曲松钠。病毒性感染以对症支持为主,重症可考虑使用利巴韦林等抗病毒药物。用药需严格遵循新生儿剂量标准,疗程通常持续7-10天。
血氧饱和度低于90%时需进行氧疗,可采用鼻导管或头罩吸氧方式。严重呼吸窘迫需考虑无创正压通气,出现呼吸衰竭时需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氧疗期间需持续监测血氧饱和度及血气分析指标。
定期进行体位引流和背部叩击促进排痰,必要时使用雾化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如沙丁胺醇。痰液黏稠者可加用乙酰半胱氨酸雾化,严重气道阻塞需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
优先选择母乳喂养,吸吮无力者可采用鼻胃管喂养。每日热量需达到100-120kcal/kg,蛋白质摄入量3-4g/kg。喂养不耐受时可改用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必要时给予静脉营养支持。
密切监测是否并发脓胸、败血症、呼吸衰竭等严重情况。出现持续发热、呼吸频率>60次/分、三凹征明显等危重表现时,需及时进行胸部影像学检查和血培养等检测。
保持病房温度24-26℃、湿度55%-65%,每日通风换气2-3次。护理人员接触患儿前严格手消毒,避免交叉感染。恢复期可进行被动肢体运动促进康复,出院后定期随访肺功能。母乳喂养者母亲需保证充足营养摄入,避免食用易致敏食物。居家环境需保持清洁,避免接触烟雾、粉尘等刺激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