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膜炎并发肺结核该怎么办

胸膜炎并发肺结核可通过抗结核治疗、胸腔积液引流、营养支持、症状管理和定期复查等方式治疗。胸膜炎并发肺结核通常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免疫力低下、接触传染源、营养不良和慢性疾病等因素引起。
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是胸膜炎并发肺结核的主要原因,需规范使用抗结核药物。常用药物包括异烟肼、利福平和吡嗪酰胺,需在医生指导下联合用药,全程治疗6个月以上。治疗期间需定期监测肝功能,避免自行停药导致耐药性。
大量胸腔积液可能引起呼吸困难,需进行胸腔穿刺引流。穿刺后可注入链霉素等抗结核药物,减少胸膜粘连。操作需严格无菌,术后观察有无气胸或出血等并发症。
营养不良会延缓病情恢复,需保证每日热量摄入。饮食应富含优质蛋白如鱼肉蛋奶,补充维生素A、C、D。可适当增加核桃、芝麻等坚果类食物,避免辛辣刺激饮食。
胸痛明显时可使用镇痛药物,发热采用物理降温。咳嗽剧烈可服用镇咳药,但需避免抑制排痰。保持半卧位有助于减轻呼吸困难,睡眠时垫高床头。
治疗期间每月需复查胸部影像学和痰菌检查。2个月末评估治疗效果,决定是否调整方案。完成疗程后仍需随访2年,每3-6个月复查一次,监测复发迹象。
患者应单独使用餐具并煮沸消毒,每日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康复期可进行散步、太极拳等低强度运动,避免剧烈活动。注意观察体温和咳嗽变化,记录痰液性状。保证充足睡眠,冬季注意保暖防止感冒。家庭成员需进行结核筛查,儿童应及时接种卡介苗。保持乐观心态,配合全程治疗是康复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