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糠孢子毛囊炎 剖析糠孢子毛囊炎的症状

糠孢子毛囊炎是由糠秕马拉色菌感染引起的毛囊炎症,典型症状包括红色丘疹、瘙痒和毛囊周围鳞屑。症状发展可分为早期毛囊充血、进展期脓疱形成和慢性期色素沉着三个阶段。
早期表现为毛囊口周围出现针尖至米粒大小的红色丘疹,多呈对称分布。丘疹初期无痛感,可能伴随轻微刺痒,常见于胸背部和上臂等皮脂分泌旺盛区域。皮肤镜下可见毛囊周围有特征性领圈状脱屑。
随着真菌繁殖加剧,患者会出现阵发性剧烈瘙痒,夜间尤为明显。搔抓会导致丘疹破溃,形成点状糜烂面。约60%患者因瘙痒影响睡眠质量,可能继发神经性皮炎或皮肤苔藓化改变。
进展期可见毛囊性脓疱,疱液初为透明后变浑浊,直径约2-5毫米。脓疱周围有红晕,破溃后形成黄褐色结痂。此阶段易与细菌性毛囊炎混淆,需通过真菌镜检鉴别。
慢性期特征为毛囊周围出现灰白色糠秕样鳞屑,类似花瓣状排列。鳞屑中含有大量真菌孢子,刮取镜检可见成簇的圆形或卵圆形孢子。此症状在湿热环境下会明显加重。
反复发作会导致炎症后色素沉着,表现为褐色或灰褐色斑疹,可持续数月。好发于颈部、前胸等部位,严重者可能形成网状色素异常,需与花斑癣后遗症鉴别。
日常应选择透气棉质衣物,避免长时间处于高温潮湿环境。洗澡水温不宜超过38℃,可选用含酮康唑的药用洗剂。饮食需限制高糖高脂食物,适当补充维生素B族。运动后及时清洁皮肤,避免汗液长时间滞留。出现广泛皮损或发热等全身症状时需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