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闭塞性脉管炎的症状有哪些

血管闭塞性脉管炎的症状主要表现为肢体缺血、疼痛、皮肤改变等,早期症状包括间歇性跛行、肢体发凉,进展期可出现静息痛、溃疡,严重者可导致坏疽。
早期典型表现为行走时小腿或足部肌肉酸痛、痉挛,休息后缓解。这是由于肢体运动时血流需求增加,但狭窄或闭塞的血管无法满足供血,导致肌肉缺血缺氧。症状多从单侧肢体开始,逐渐发展为双侧。
患肢远端温度明显低于对侧,触摸有冰凉感,尤其在环境温度较低时更为明显。与动脉供血不足导致皮肤表面温度调节功能下降有关,常伴有肢体苍白或发绀,冬季症状加重。
疾病进展期出现持续性疼痛,夜间卧床时加剧,需下垂肢体缓解。疼痛多位于足趾或足跟部,呈烧灼样或刀割样,提示远端组织严重缺血。患者常因疼痛无法入睡,需保持坐位或站立姿势。
患肢皮肤干燥、脱屑,汗毛脱落,趾甲增厚变形。长期缺血导致皮肤营养障碍,可出现色素沉着或苍白,皮下脂肪萎缩。部分患者出现雷诺现象,即寒冷或情绪激动时手指/足趾苍白-青紫-潮红的三相变化。
终末期因完全性血管闭塞导致组织坏死,多见于足趾末端。初期为黑褐色干性坏疽,继发感染后转为湿性坏疽伴恶臭。溃疡边缘不规则,基底苍白无渗血,周围伴有剧烈疼痛,严重者需截肢。
血管闭塞性脉管炎患者需严格戒烟,避免寒冷刺激及外伤。饮食应低脂高纤维,控制血压血糖。每日适度活动促进侧支循环形成,但避免剧烈运动。注意足部护理,选择宽松鞋袜,定期检查皮肤有无破损。冬季注意肢体保暖,睡眠时可抬高床头改善血流。出现静息痛或皮肤溃疡需立即就医,避免病情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