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头坏死和骨梗死的区别有哪些

关键词: #股骨
关键词: #股骨
股骨头坏死与骨梗死的主要区别在于发病机制、受累部位、影像学表现、临床症状及治疗原则。股骨头坏死主要由血供中断导致骨细胞死亡,而骨梗死是骨髓缺血性坏死,多发生于长骨干骺端。
股骨头坏死多因外伤、激素使用或酗酒等导致股骨头血供中断,骨细胞渐进性死亡。骨梗死则常由血管栓塞、减压病等引起骨髓组织缺血坏死,多见于血红蛋白病或长期高压环境作业者。
股骨头坏死特指髋关节股骨头区域病变,具有明确解剖定位。骨梗死可发生在任何长骨骨髓腔,常见于股骨远端、胫骨近端等干骺端,呈多灶性分布。
X线早期股骨头坏死可见新月征,晚期出现塌陷;MRI显示T1WI低信号带。骨梗死X线呈地图样钙化,MRI典型表现为迂曲的匍匐状边缘强化,中央脂肪信号保留。
股骨头坏死以髋部疼痛、活动受限为主,晚期致跛行。骨梗死多无症状,偶有隐痛,急性期可伴局部肿胀,罕有关节功能障碍。
股骨头坏死需保髋治疗或关节置换,药物可选阿仑膦酸钠改善骨代谢。骨梗死通常观察随访,疼痛明显时采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塞来昔布对症处理。
日常需避免酗酒和滥用激素,控制血脂异常等危险因素。股骨头坏死患者应减少负重活动,使用拐杖分散压力;骨梗死患者建议适度运动促进侧支循环建立。饮食注意补充钙质与维生素D,如牛奶、深海鱼等,肥胖者需控制体重减轻关节负荷。定期复查影像学评估病情进展,出现持续疼痛或功能受限时需及时骨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