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导致消瘦的原因是什么

糖尿病导致消瘦主要由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引发糖代谢紊乱、脂肪分解加速、蛋白质消耗增加、慢性脱水及胃肠功能紊乱等因素引起。
胰岛素缺乏使葡萄糖无法被细胞有效利用,机体转而分解脂肪和蛋白质供能。长期高血糖导致大量葡萄糖从尿液中流失,进一步加剧能量负平衡,表现为体重持续下降。
胰岛素抵抗或分泌不足会激活脂肪酶,促使脂肪组织大量分解为游离脂肪酸。虽然短期内可提供能量,但过度消耗会导致皮下脂肪和内脏脂肪减少,出现进行性消瘦。
当糖类供能受阻时,肌肉蛋白通过糖异生作用转化为葡萄糖。这一过程会造成肌肉组织萎缩,尤其常见于未控制的1型糖尿病患者,四肢近端肌肉消瘦尤为明显。
渗透性利尿作用使体内水分伴随葡萄糖大量排出,细胞外液减少可导致虚假性体重下降。同时脱水会抑制消化液分泌,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利用。
长期高血糖可引发糖尿病性胃轻瘫,胃排空延迟导致早饱、腹胀。部分患者合并自主神经病变,肠道吸收功能受损,营养摄入不足加剧消瘦。
糖尿病患者出现消瘦需监测血糖波动情况,每日保证适量优质蛋白摄入如鱼肉、鸡蛋,配合低升糖指数主食如燕麦、藜麦。建议进行抗阻训练维持肌肉量,避免快速步行等长时间有氧运动加重消耗。若体重持续下降超过基础体重的5%,需及时就医调整降糖方案并排查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