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内障是糖尿病的并发症吗

白内障可能是糖尿病的并发症之一,糖尿病性白内障属于代谢性白内障。糖尿病引发白内障的机制主要有血糖波动导致晶状体渗透压改变、糖代谢异常产生山梨醇沉积、氧化应激损伤晶状体蛋白、微血管病变影响营养供应、长期高血糖加速晶状体老化。
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不稳定会导致晶状体内渗透压失衡,水分进入晶状体纤维间隙造成水肿,长期反复水肿可导致晶状体纤维断裂、蛋白质变性,最终形成混浊。需通过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物控制血糖稳定。
高血糖状态下醛糖还原酶活性增强,葡萄糖经多元醇通路代谢为山梨醇并在晶状体内蓄积,引发渗透压升高和细胞损伤。这类白内障发展较快,常见于血糖控制不佳的年轻糖尿病患者。
高血糖环境促进自由基生成,削弱晶状体的抗氧化防御系统,导致晶状体蛋白氧化交联、细胞膜脂质过氧化。补充含维生素C、维生素E的抗氧化食物可能延缓进程。
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会减少晶状体囊膜的血液供应,影响营养物质输送和代谢废物清除,表现为晶状体后囊下出现特征性雪花样混浊。需定期检查眼底血管情况。
长期高血糖促使晶状体蛋白发生非酶糖基化,形成不可逆的糖基化终产物,导致蛋白质结构改变、溶解度下降,这种改变随糖尿病病程延长而加重。
糖尿病患者应每半年进行裂隙灯检查监测晶状体状态,保持血糖控制在空腹4.4-7.0mmol/L、餐后<10mmol/L范围内。饮食上增加深色蔬菜、蓝莓等富含花青素的食物,避免油炸食品。适度进行快走、游泳等有氧运动改善微循环,外出佩戴防紫外线眼镜减少阳光对晶状体的二次损伤。若出现视物模糊加重、眩光等症状需及时眼科就诊评估手术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