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非化脓性中耳炎严重吗

关键词: #中耳炎
关键词: #中耳炎
慢性非化脓性中耳炎的严重程度因人而异,主要与病程长短、是否合并并发症以及治疗及时性有关。该疾病可能由咽鼓管功能障碍、反复上呼吸道感染、过敏反应、气压损伤及免疫异常等因素引起,通常表现为耳闷胀感、听力下降、耳鸣及耳内异响等症状。
咽鼓管是连接中耳与鼻咽部的通道,当其因炎症或结构异常导致通气受阻时,中耳腔内形成负压,引发黏膜水肿和渗出。长期未纠正可能发展为粘连性中耳炎,需通过咽鼓管吹张术或鼻用激素缓解。
感冒或鼻窦炎反复发作可能通过咽鼓管逆行感染中耳,慢性炎症刺激导致鼓室积液和黏膜增厚。此类患者需积极治疗原发感染灶,必要时使用黏液促排剂改善中耳引流。
过敏性鼻炎患者因鼻黏膜肿胀间接影响咽鼓管功能,中耳长期处于亚临床炎症状态。控制过敏原接触并使用抗组胺药物可减少中耳受累风险。
航空或潜水时的气压骤变若未能通过咽鼓管及时调节,可能造成中耳黏膜血管通透性改变,积液机化后形成顽固性病变。气压暴露前使用减充血剂可预防损伤。
部分患者存在自身免疫性疾病或免疫功能低下,中耳黏膜持续低度炎症难以自愈。需通过免疫调节治疗控制基础疾病,避免听力结构永久性损害。
日常需避免用力擤鼻、吸烟等加重咽鼓管负担的行为,适当咀嚼口香糖促进咽鼓管开放。饮食宜清淡,减少奶制品摄入以防黏液分泌过多。坚持鼻腔冲洗及适度有氧运动可改善鼻腔通气功能。若出现持续听力减退或眩晕,提示可能出现内耳并发症,需立即耳鼻喉科就诊评估鼓膜及听骨链状态,必要时行鼓室成形术修复中耳传音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