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需要与哪些疾病鉴别

腰椎间盘突出需与腰椎管狭窄症、梨状肌综合征、强直性脊柱炎、脊柱肿瘤、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等疾病鉴别。
腰椎管狭窄症主要表现为间歇性跛行,行走时下肢疼痛加重,休息后缓解。影像学检查可见椎管容积减小,与腰椎间盘突出的神经根压迫症状相似,但发病机制不同。鉴别需结合临床症状与影像学特征。
梨状肌综合征因坐骨神经在梨状肌区域受压引起臀部及下肢放射痛,易与腰椎间盘突出混淆。体格检查中梨状肌紧张试验阳性是重要鉴别点,影像学检查无椎间盘突出表现。
强直性脊柱炎属于慢性炎症性疾病,早期表现为晨僵和骶髂关节疼痛,后期可能累及腰椎。血液检查HLA-B27阳性及骶髂关节影像学改变可与腰椎间盘突出区分。
脊柱肿瘤患者常出现夜间痛和静息痛,疼痛进行性加重,可能伴随体重下降等全身症状。MRI检查可发现椎体破坏或占位性病变,与腰椎间盘突出的机械性疼痛特征不同。
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多见于老年人,轻微外力即可引发椎体变形,表现为突发腰背痛。X线或MRI显示椎体楔形变,无椎间盘突出征象,骨密度检测可明确骨质疏松诊断。
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日常需注意保持正确坐姿,避免久坐久站和腰部负重。睡眠选择硬板床,可进行游泳、小燕飞等低强度腰背肌锻炼。急性期应卧床休息,慢性期可通过热敷缓解肌肉紧张。饮食需保证钙质和维生素D摄入,控制体重减轻腰椎负荷。症状持续或加重时应及时就医,避免盲目推拿或自行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