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指肠球炎症状及治疗方法有哪些

十二指肠球炎主要表现为上腹疼痛、反酸嗳气、恶心呕吐等症状,可通过抑酸护胃、根除幽门螺杆菌、黏膜保护等方式治疗。
疼痛多位于剑突下或偏右处,呈隐痛或灼痛,空腹时加重,进食后缓解。这与胃酸刺激炎症部位有关,需使用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雷贝拉唑等抑制胃酸分泌,配合铝碳酸镁等黏膜保护剂治疗。
由于炎症导致胃十二指肠动力异常,胃内容物反流引起烧灼感。可选用促胃肠动力药多潘立酮改善蠕动功能,联合H2受体阻滞剂法莫替丁减少胃酸分泌。
炎症刺激引发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严重时可伴随胆汁样呕吐物。治疗需检测幽门螺杆菌,阳性者采用含铋剂四联疗法根除,常用药物包括胶体果胶铋、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和奥美拉唑。
长期炎症可能导致黏膜糜烂出血,表现为黑便或呕血。需紧急内镜检查止血,静脉使用质子泵抑制剂如泮托拉唑,必要时行内镜下钛夹止血术。
慢性炎症影响营养吸收,可能出现贫血、消瘦。建议少食多餐,选择高蛋白易消化食物如鱼肉、蒸蛋,补充维生素B12和铁剂纠正贫血。
日常需避免辛辣刺激、过冷过热饮食,戒烟限酒,保持规律作息。急性期以流质或半流质饮食为主,如米汤、藕粉;缓解期可逐渐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如燕麦、南瓜等。建议餐后1小时内保持直立位,睡眠时抬高床头15-20厘米。定期复查胃镜监测黏膜修复情况,若出现持续消瘦、呕血或柏油样便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