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判断自己有没有夜盲症

关键词: #夜盲症
关键词: #夜盲症
夜盲症可通过暗适应能力测试、症状自评、病史追溯、眼科检查及基因检测等方式判断。夜盲症主要表现为暗光环境下视力显著下降,可能与维生素A缺乏、视网膜病变、遗传因素、青光眼及白内障等眼部疾病有关。
从明亮环境进入黑暗环境后,正常人群约需5-10分钟适应黑暗,夜盲症患者适应时间明显延长或无法分辨物体轮廓。可在家中关闭灯光后观察是否能在10分钟内辨识房间内家具位置,医院则会使用暗适应计进行定量检测。
典型表现为黄昏或光线昏暗时视物模糊、行动困难,但白天视力正常。需注意区分与近视加重的区别,夜盲症患者在充足光照下视力不受影响,常伴有眼睛干涩、畏光等伴随症状。
长期腹泻或肝胆疾病患者易出现维生素A吸收障碍导致获得性夜盲。先天性夜盲多有家族史,如视网膜色素变性通常在青少年期发病。近期是否服用影响维生素A代谢的药物也需重点排查。
眼底镜检查可发现视网膜色素沉积异常,视野检查显示周边视野缺损。视网膜电流图能客观评估视杆细胞功能,先天性夜盲患者波形振幅显著降低。角膜干燥斑是维生素A缺乏的特异性体征。
血清维生素A浓度低于0.2mg/L可确诊营养性夜盲。基因检测适用于遗传性病例,目前已发现RPE65、RLBP1等数十个相关基因突变。尿视黄醇结合蛋白检测有助于评估维生素A代谢状态。
日常需保证动物肝脏、深色蔬菜等富含维生素A食物的摄入,避免长时间强光刺激视网膜。先天性夜盲患者应定期监测视野变化,夜间外出建议使用辅助照明工具。获得性夜盲及时补充维生素A制剂后多数预后良好,但需持续治疗原发病。出现突发性夜盲需警惕视网膜脱离等急症,应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