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供血不足和脑萎缩一样吗 脑供血不足和脑萎缩如何区分

脑供血不足与脑萎缩是两种不同的病理状态,前者指脑部血流灌注不足,后者为脑组织体积缩小。区分要点主要有发病机制不同、临床表现不同、影像学特征不同、危险因素不同、治疗方式不同。
脑供血不足多由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痉挛或心输出量减少导致暂时性脑缺血,属于功能性改变。脑萎缩则是神经元及神经纤维不可逆性丢失,常见于神经退行性疾病、长期缺氧或创伤后,属于器质性病变。
脑供血不足表现为突发性头晕、视物模糊或肢体无力,症状多呈发作性。脑萎缩患者常出现进行性记忆力减退、性格改变及运动协调障碍,症状持续进展。前者症状可逆,后者不可逆。
CT或MRI显示脑供血不足可见局部血流灌注减低,但无结构异常。脑萎缩影像学可见脑沟增宽、脑室扩大等结构性改变,弥散加权成像可能显示白质疏松。
脑供血不足高危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血管危险因素。脑萎缩除血管因素外,还与遗传、酒精中毒、头部外伤、阿尔茨海默病等神经系统疾病相关。
脑供血不足需改善循环,常用药物包括银杏叶提取物、尼莫地平、盐酸氟桂利嗪等。脑萎缩治疗以延缓进展为主,包括胆碱酯酶抑制剂、美金刚等神经保护剂,严重者需康复训练。
日常需控制血压血糖,低盐低脂饮食,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避免长期熬夜,戒烟限酒,保持社交活动刺激认知功能。定期进行颈动脉超声和脑血流检查,50岁以上人群建议每年做一次头部核磁共振筛查。出现持续头晕、记忆力明显下降时应尽早就诊神经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