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科 > 神经内科

脑供血不足是怎么引起的

| 1人回答 | 52次阅读

问题描述:
脑供血不足是怎么引起的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王凤英
王凤英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主任医师
脑供血不足好发于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以及动脉粥样硬化人群,是指由于脑部血管痉挛或者动脉硬化而造成的脑部缺血,可出现头晕、头痛、行走不稳等症状。
温差较大时容易引起血管痉挛,所以脑供血不足也常发生于季节交替的时候。要想预防脑供血不足,主要是去除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高血脂等等。
建议存在危险因素的人群日常注意低盐低脂饮食,每天的食盐量不要超过6克,多饮水,每次洗热水澡前多喝温水,避免洗澡后出现头晕、脑供血不足的症状。也要注意保暖,避免受凉,控制好血压、血糖。
脑供血不足好发于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以及动脉粥样硬化人群,是指由于脑部血管痉挛或者动脉硬化而造成的脑部缺血,可出现头晕、头痛、行走不稳等症状。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黏液性水肿昏迷如何治疗

黏液性水肿昏迷可通过药物治疗、呼吸支持、体温调节、电解质平衡、激素替代等方式治疗。黏液性水肿昏迷通常由甲状腺功能减退、感染、药物、寒冷刺激、代谢紊乱等原因引起。 1、药物治疗:黏液性水肿昏迷患者需立即静脉注射左甲状腺素钠,剂量为300-500微克,随后每日补充50-100微克。同时可给予氢化可的松100毫克静脉注射,以预防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 2、呼吸支持:患者可能出现呼吸衰竭,需及时进行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监测血氧饱和度,维持氧分压在60-80毫米汞柱,二氧化碳分压在35-45毫米汞柱。 3、体温调节:患者体温常低于35摄氏度,需使用电热毯或暖风机缓慢复温,每小时升温0.5-1摄氏度。避免快速复温导致血管扩张和低血压。 4、电解质平衡:监测血钠、血钾水平,纠正低钠血症。限制液体摄入,每日补液量控制在1000-1500毫升。必要时使用呋塞米20-40毫克静脉注射。 5、激素替代:持续监测甲状腺功能,调整左甲状腺素剂量。同时评估肾上腺皮质功能,必要时补充糖皮质激素。定期复查甲状腺激素水平,维持TSH在0.5-2.0毫单位/升。 饮食方面,建议高蛋白、高热量、低盐饮食,每日蛋白质摄入量1.2-1.5克/千克体重。运动方面,待病情稳定后逐步进行轻度有氧运动,如散步、瑜伽,每周3-5次,每次30分钟。护理方面,注意保暖,避免感染,定期监测生命体征和甲状腺功能,遵医嘱服药,定期复诊。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