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膜透析后腹泻是怎么回事

腹膜透析后腹泻可能由透析液刺激、肠道菌群失衡、渗透压改变、腹腔感染、药物副作用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调整透析方案、补充益生菌、控制饮食、抗感染治疗、药物调整等方式缓解。
透析液温度过低或酸碱度异常可能刺激腹膜,导致肠道蠕动加快引发腹泻。建议使用恒温加热装置将透析液加温至37℃,并定期检测透析液pH值。透析液中葡萄糖浓度过高也会对腹膜产生化学性刺激,可尝试更换为低葡萄糖浓度的透析液。
长期腹膜透析可能破坏肠道微生态平衡,造成条件致病菌过度繁殖。表现为腹泻伴随腹胀、肠鸣音亢进。可口服双歧杆菌、乳酸菌等益生菌制剂调节菌群,同时增加酸奶、泡菜等发酵食品摄入。
高渗透压透析液会促使水分从血管向腹腔转移,可能引起渗透性腹泻。这种情况常见于使用4.25%葡萄糖透析液时,可调整为2.5%或1.5%浓度的透析液。监测24小时超滤量,保持出入量平衡。
腹膜透析相关腹膜炎可能刺激肠道引发腹泻,通常伴有透析液浑浊、腹痛发热。需立即进行透析液常规检查和细菌培养,确诊后使用头孢唑林、万古霉素等抗生素进行腹腔灌洗治疗。
部分降压药、磷结合剂等药物可能引起药物性腹泻。如碳酸镧、司维拉姆等磷结合剂可能干扰脂肪吸收。建议记录用药与腹泻的时间关系,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方案或更换为盐酸司维拉姆等肠道耐受性更好的药物。
腹膜透析患者出现腹泻时应记录排便次数、性状及伴随症状,每日测量体重防止脱水。饮食选择低渣、低脂的清淡食物,避免生冷刺激。可适量补充水溶性膳食纤维调节肠道功能,如苹果泥、南瓜粥等。保持透析导管出口处清洁干燥,定期复查电解质和营养指标。若腹泻持续超过48小时或出现发热、血便等警示症状,需立即就医进行专业评估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