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术后常见并发症有哪些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术后常见并发症主要有出血、感染、脏器损伤、皮下气肿、粘连形成。
术后出血多发生在24小时内,可能与术中血管结扎不彻底或凝血功能异常有关。表现为阴道流血量增多、血红蛋白下降,严重者可出现休克。轻度出血可通过止血药物控制,活动性出血需二次手术止血。术后需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及阴道出血情况。
手术创面或泌尿系统感染发生率约3%-5%,与术中无菌操作、术后留置导尿管等因素相关。典型症状包括发热、下腹疼痛、阴道分泌物异味。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可降低风险,已发生感染需根据药敏结果调整抗菌方案,盆腔脓肿形成需穿刺引流。
邻近器官如膀胱、肠管可能在分离粘连时受损,发生率为0.5%-2%。术中及时发现可立即修补,迟发性肠穿孔表现为剧烈腹痛、腹膜刺激征,需急诊剖腹探查。术前充分评估粘连程度,术中精细操作是预防关键。
二氧化碳气腹可能导致气体扩散至皮下组织,表现为皮肤捻发音,多发生于颈胸部。一般24-48小时自行吸收,大面积气肿可能压迫气道,需吸氧处理。控制气腹压力在12-15mmHg可有效预防。
术后盆腔粘连发生率约15%,与手术创伤、止血不彻底有关。可能引发慢性盆腔痛、肠梗阻或不孕。术中冲洗减少积血、使用防粘连材料可降低风险,严重粘连需腹腔镜松解术。
术后需保持外阴清洁,2周内避免盆浴及性生活。饮食宜高蛋白、富含维生素促进创面愈合,如鱼肉、蛋类、深色蔬菜。逐步恢复散步等低强度运动,6周内禁止提重物及剧烈运动。定期复查超声观察肌瘤复发情况,出现发热、异常腹痛等及时就医。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焦虑情绪影响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