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阴道炎会引起盆腔炎吗?

细菌性阴道炎可能引起盆腔炎,主要与病原体上行感染、局部免疫力下降、阴道菌群失衡、合并其他感染、治疗不及时等因素有关。
细菌性阴道炎由阴道加德纳菌等厌氧菌过度繁殖引起,这些病原体可能通过宫颈上行至子宫内膜、输卵管及盆腔,导致盆腔炎症。临床表现为下腹痛、异常分泌物,需通过抗生素治疗控制感染。
阴道炎反复发作会破坏黏膜屏障功能,降低局部免疫防御能力,使病原体更容易突破宫颈黏液栓进入上生殖道。合并糖尿病或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者风险更高,需同步调节免疫功能。
乳酸杆菌减少导致阴道pH值升高,为致病菌提供繁殖环境。这种微生态紊乱可能持续影响盆腔环境,表现为分泌物异味、外阴瘙痒,需通过益生菌制剂恢复菌群平衡。
若同时存在衣原体或淋球菌感染,会显著增加盆腔炎发病率。这类混合感染常导致更严重的输卵管粘连或不孕,需进行联合药敏试验指导用药。
未规范治疗的细菌性阴道炎会使病原体持续存在,炎症反复刺激可能引发慢性盆腔痛甚至输卵管脓肿。建议出现异常分泌物后2周内完成足疗程甲硝唑或克林霉素治疗。
预防盆腔炎需从源头控制阴道炎,日常避免频繁阴道冲洗,选择棉质透气内裤并单独清洗。规律补充含乳酸杆菌的发酵乳制品,性行为后及时排尿清洁。出现持续下腹坠胀、发热或月经异常时需超声检查排除盆腔脓肿,急性期治疗期间禁止盆浴与性生活。长期反复发作患者建议检测血糖水平与免疫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