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疝气 揭秘疝气常见4个症状

疝气的医学名称为腹外疝,常见症状包括腹股沟肿块、坠胀感、疼痛及消化不良。腹外疝主要由腹壁薄弱、腹压增高、结缔组织异常、先天缺陷及慢性疾病等因素引起。
腹股沟区出现可复性肿块是疝气最典型表现,肿块在站立或咳嗽时突出,平卧后多可自行回纳。肿块质地柔软,体积随腹压变化而改变,若发生嵌顿则肿块变硬且无法回纳。该症状与腹壁肌肉松弛及腹膜鞘状突未闭有关,需通过疝修补术治疗。
患者常感患处沉重下坠,久站后症状加重。这种不适感源于疝囊内肠管或网膜下移牵拉腹膜神经,可能伴随局部隐痛。轻度坠胀可通过佩戴疝气带缓解,严重者需行无张力疝修补术。
疝气疼痛多呈钝痛或牵扯痛,活动时加剧,休息后减轻。疼痛由疝内容物压迫神经或局部缺血引起,突发剧烈疼痛提示嵌顿可能。非嵌顿性疝可使用布洛芬等镇痛药物,嵌顿疝需急诊手术复位。
巨大疝或滑动疝可能压迫肠道,导致腹胀、便秘等消化症状。这与疝内容物阻碍肠蠕动有关,可能引发机械性肠梗阻。调整饮食结构、避免腹压增高可改善症状,顽固性病例需手术解除压迫。
日常需避免提重物、剧烈咳嗽等增加腹压的行为,多摄入高纤维食物预防便秘,肥胖者应控制体重。建议选择平卧位休息减轻疝囊压力,出现肿块突然增大、持续疼痛或呕吐等嵌顿征兆时需立即就医。术后三个月内禁止重体力劳动,定期复查预防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