佝偻病、侏儒症、矮小症的区别

佝偻病、侏儒症与矮小症的区别主要在于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方式。佝偻病由维生素D缺乏导致骨骼软化变形;侏儒症多因生长激素分泌不足或遗传因素引起比例异常的身材矮小;矮小症则涵盖所有身高低于同年龄、同性别正常范围的情况,病因复杂多样。
佝偻病的核心病因是维生素D缺乏或代谢障碍,影响钙磷吸收导致骨骼矿化不足。侏儒症主要与垂体生长激素分泌缺陷、软骨发育不全等遗传性疾病相关。矮小症病因更为广泛,包括内分泌异常、染色体疾病、慢性消耗性疾病、营养不良或特发性生长迟缓等。
佝偻病典型表现为方颅、鸡胸、O型腿等骨骼软化变形,X线显示骨骺端增宽。侏儒症患者四肢与躯干比例异常,可能伴随特殊面容或关节畸形。矮小症骨骼结构通常正常,仅表现为整体身高生长速度缓慢或停滞。
佝偻病多见于婴幼儿期,与日照不足或喂养不当相关。侏儒症在出生后1-2年即可出现明显生长滞后。矮小症可能在任何生长发育阶段被发现,部分患儿青春期前生长速率已落后于同龄人。
佝偻病需检测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及骨骼X线。侏儒症需通过生长激素激发试验、基因检测和骨龄评估确诊。矮小症诊断需综合评估生长曲线、骨龄、激素水平及遗传学检查,排除系统性慢性疾病。
佝偻病以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为主,严重畸形需骨科矫正。侏儒症需早期使用重组人生长激素替代治疗。矮小症需针对病因处理,如甲状腺功能减退者补充左甲状腺素,特发性矮小可考虑生长激素治疗。
日常预防需注意婴幼儿期足量维生素D补充,保证每日户外活动时间。生长发育期儿童应定期监测身高体重曲线,发现异常及时就医。饮食上保证优质蛋白质、钙质及微量元素摄入,避免挑食偏食。睡眠不足会影响生长激素分泌,建议学龄儿童每日保持8-10小时睡眠。对于确诊患儿,需遵医嘱规范治疗并定期复查,避免自行使用增高类保健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