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浆置换可能出现什么不良反应

血浆置换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主要有过敏反应、低血压、出血倾向、电解质紊乱、感染风险增加。
血浆置换过程中使用的替代液或抗凝剂可能引发过敏反应,表现为皮肤瘙痒、荨麻疹、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时可出现过敏性休克,需立即停止操作并给予抗组胺药物或肾上腺素治疗。使用前详细询问过敏史可降低风险。
体外循环导致血容量暂时性减少可能引发血压下降,患者出现头晕、冷汗等症状。操作中需严密监测生命体征,调整血流速度,必要时补充生理盐水或白蛋白溶液维持循环稳定。
抗凝剂使用及血小板损耗可能增加出血风险,表现为穿刺部位渗血、牙龈出血等。术前需评估凝血功能,术后压迫止血时间需延长。严重凝血功能障碍患者需谨慎选择治疗方案。
血浆成分大量置换可能引发低钙血症、低钾血症等电解质失衡,患者出现手足抽搐、心率失常等症状。置换液中需加入适量钙剂,术中定期检测电解质水平并及时纠正异常。
导管留置及免疫球蛋白流失可能增加感染概率,表现为发热、寒战等全身症状。严格无菌操作、缩短导管留置时间可有效预防。免疫功能低下者需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接受血浆置换后需保持穿刺部位清洁干燥,24小时内避免剧烈活动。饮食宜选择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如鱼肉、蛋类及新鲜果蔬,促进血浆蛋白合成。每日监测体温及出血倾向,出现寒战、皮下瘀斑等症状需及时就医。恢复期可进行散步等低强度运动,避免重体力劳动。定期复查肝肾功能及凝血指标,确保机体代谢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