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因素会导致习惯性流产呢

习惯性流产可能由染色体异常、子宫结构异常、内分泌失调、免疫因素及感染等因素引起。
胚胎染色体异常是早期流产最常见原因,约占50%-60%。父母任何一方存在染色体平衡易位、倒位等结构异常,或胚胎在分裂过程中发生数目异常,均可导致胚胎发育停止。建议夫妻双方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必要时通过第三代试管婴儿技术筛选正常胚胎。
子宫纵隔、双角子宫等先天性畸形会限制胚胎生长空间,宫腔粘连、黏膜下肌瘤等获得性病变则影响子宫内膜容受性。这类患者可能出现月经量少、痛经等症状,需通过宫腔镜或三维超声明确诊断,部分病例需行宫腔粘连分离术或肌瘤切除术。
黄体功能不足导致孕酮分泌不足,多囊卵巢综合征引发高雄激素血症,甲状腺功能减退等均可破坏妊娠维持所需的内环境。患者常伴有月经周期紊乱、体毛增多等表现,需通过激素替代治疗控制基础疾病。
抗磷脂抗体综合征等自身免疫疾病会产生抗胚胎抗体,封闭抗体缺乏则导致母体对胚胎免疫耐受不足。这类患者可能出现血栓形成倾向或反复试管失败,需进行抗心磷脂抗体等免疫学检测,采用低分子肝素联合阿司匹林治疗。
弓形虫、风疹病毒等TORCH感染可造成胚胎畸形,慢性子宫内膜炎会持续破坏内膜微环境。患者可能有发热、异常阴道分泌物等症状,需进行病原体筛查,针对性使用抗生素或抗病毒药物。
建议备孕期间保持规律作息,每日摄入400微克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避免接触放射线及有毒化学物质。适度进行瑜伽、散步等低强度运动,维持BMI在18.5-23.9之间。孕早期避免提重物及剧烈运动,出现阴道流血或腹痛需立即就医。定期监测孕酮及HCG水平,必要时进行预防性宫颈环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