窒息怎么抢救 窒息的急救措施四步要懂

窒息急救可通过海姆立克急救法、背部拍击法、胸外按压法、人工呼吸四种措施处理。窒息通常由异物阻塞气道、喉头水肿、气道痉挛、外伤压迫、意识丧失等原因引起。
适用于意识清醒的成人和儿童。施救者站于患者身后,一手握拳置于患者脐上两横指处,另一手包住拳头快速向上向内冲击腹部,利用肺部残留气体形成气流冲出异物。婴幼儿需改为俯卧位拍背联合胸部按压。操作时注意力度控制,避免肋骨骨折或内脏损伤。
适用于婴幼儿气道异物阻塞。将患儿俯卧于前臂,头部低于躯干,用手掌根部在肩胛骨连线中点快速拍击5次。该法利用重力与震动促使异物移动,需与胸部按压交替进行。拍击后检查口腔,可见异物时用手指钩出,不可盲目掏挖。
针对意识丧失者立即实施。按压位置为两乳头连线中点,成人用双手掌根重叠垂直下压5-6厘米,儿童改用单手,婴儿用两指。按压频率100-120次/分钟,通过胸腔压力变化促使异物移位。若确认无异物阻塞需转为心肺复苏流程。
在清除可见异物后开放气道进行。捏住患者鼻子,包紧其口唇吹气1秒,观察胸廓起伏。成人每30次胸外按压后给予2次呼吸,儿童婴儿改为15:2。存在面部外伤或传染风险时可改用呼吸面罩。无效呼吸提示可能存在喉痉挛需紧急气管插管。
窒息抢救后需密切观察72小时,警惕迟发性喉水肿。恢复期保持半卧位,避免进食坚果、年糕等高风险食物,选择粥类、蒸蛋等软质饮食。日常应学习急救技能,家中餐桌备急救卡,儿童活动区域避免放置小颗粒玩具。有慢性呼吸道疾病或吞咽功能障碍者建议定期进行吞咽功能训练,睡眠时采用侧卧位减少误吸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