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射病急救六步法

热射病急救六步法主要包括脱离高温环境、快速降温、补充液体、保持呼吸道通畅、监测生命体征以及及时就医。热射病是重症中暑的一种,可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需立即干预。
迅速将患者转移至阴凉通风处,避免阳光直射。若在密闭空间需打开门窗促进空气流通,同时移除患者多余衣物以利散热。搬运过程中避免剧烈动作加重循环负担。
用冷水擦拭全身或浸泡在15-20℃水中,重点冷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分布区。可使用冰袋包裹毛巾后冷敷,但禁止直接接触皮肤防止冻伤。持续监测体温至38℃以下停止降温。
意识清醒者可少量多次饮用含盐清凉饮料,如淡盐水或运动饮料。昏迷患者需静脉补液,避免单纯补充大量白开水导致电解质紊乱。补液速度根据脱水程度调整。
将患者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误吸,清除口腔分泌物。出现抽搐时用软物垫于齿间防舌咬伤,不可强行约束肢体。必要时使用口咽通气管维持气道开放。
每5分钟记录体温、脉搏、呼吸频率及血压变化。警惕体温反弹、心律失常等危象。若出现瞳孔散大、呼吸衰竭等表现,需立即启动高级生命支持。
即使症状缓解也需送医评估脏器损伤,途中持续进行物理降温。医院可能采取血液净化、血管活性药物等治疗,重度病例需转入ICU监护。
预防热射病需避免高温时段户外活动,作业时每15分钟补充200毫升含电解质饮品。户外工作者应穿戴透气防晒衣物,出现头晕、恶心等先兆症状时立即停止活动。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及儿童需特别注意空调环境调节,家中常备藿香正气水等防暑药品。急救后72小时内避免再次暴露高温环境,恢复期饮食以易消化高蛋白食物为主,逐步恢复活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