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与血浆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血液内科编辑 医学科普人
31次浏览

关键词: #血清

血清与血浆的主要区别在于是否含有纤维蛋白原。血清是血液凝固后分离出的液体成分,不含纤维蛋白原;血浆是抗凝处理后离心获得的液体成分,保留纤维蛋白原。

1、成分差异:

血浆含有纤维蛋白原、凝血因子等可溶性蛋白成分,这些物质在血液凝固过程中被消耗;血清因凝血过程已完成,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凝块,故不含此类物质。两者在电解质、葡萄糖等小分子物质含量上基本一致。

2、制备方法:

血浆制备需在采血管中添加抗凝剂如肝素或EDTA,通过离心分离血细胞获得;血清制备需将血液静置30-60分钟待其自然凝固,再离心去除凝块。不同抗凝剂会影响血浆成分检测结果。

3、临床应用:

血浆适用于凝血功能检测、血型鉴定等需要完整凝血因子的检验项目;血清更常用于生化指标检测如肝功能肾功能、血脂等,避免纤维蛋白原对检测仪器的干扰。

4、保存特性:

新鲜血浆需在-20℃以下冷冻保存以维持凝血因子活性,解冻后可能出现絮状沉淀;血清可在4℃短期保存或-20℃长期保存,稳定性优于血浆,适合批量检测和标本库建设。

5、科研价值:

血浆能反映循环系统中全部蛋白质组信息,适合肿瘤标志物筛查等研究;血清因去除了凝血相关蛋白,更适用于炎症因子、自身抗体等特定标志物的检测分析。

在标本采集时需根据检测目的选择合适类型,避免使用错误标本导致结果偏差。日常体检中肝肾功能检测多采用血清标本,检测前需保持8-12小时空腹状态。特殊项目如D-二聚体检测必须使用血浆,采血后需立即送检。无论血清或血浆,运输过程都应避免剧烈震荡或反复冻融,离心后及时分离上清液可有效提高检测准确性。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