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析器破膜的原因及如何处理

透析器破膜可能由机械损伤、凝血堵塞、压力异常、消毒剂腐蚀、材料老化等原因引起,可通过更换设备、调整抗凝方案、监测压力参数、规范消毒流程、定期维护等方式处理。
透析器在运输或安装过程中受到外力撞击,或操作时锐器划伤膜表面导致破损。需立即停止使用并更换新透析器,操作中避免暴力安装,使用专用固定装置保护膜结构完整性。
患者血液高凝状态或抗凝剂用量不足时,纤维蛋白沉积堵塞中空纤维,局部压力骤增引发破膜。应检测凝血功能,调整肝素或低分子肝素用量,必要时更换高通量透析器。
跨膜压超过安全阈值或静脉压监测失灵时,超滤压力失衡导致膜结构撕裂。需校准压力传感器,设置超滤率报警上限,破膜后立即关闭血泵防止空气栓塞。
长期使用含氯消毒剂或浓度超标,会降解聚砜膜材料的机械强度。应改用过氧乙酸等相容性消毒剂,严格检测残留浓度,破膜后需彻底冲洗管路。
重复使用的透析器经多次热消毒后,中空纤维聚合物分子链断裂。需建立使用次数登记制度,超过50次或出现膜丝变脆时应强制报废。
日常需定期检查透析器外观有无鼓包或渗漏,治疗前测试膜完整性。建议选择生物相容性好的合成膜材料,建立设备维护档案记录消毒频次与压力参数。患者出现寒战、血压下降等异常时立即排查破膜可能,医护人员应接受应急处理培训,备有备用透析器及应急药品。透析中心需每季度检测水处理系统,防止钙镁离子沉积加速膜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