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怎样治疗胃溃疡 三个中医方法调理胃溃疡

胃溃疡可通过中药内服、针灸疗法、穴位敷贴三个中医方法调理。胃溃疡在中医属"胃脘痛"范畴,多与肝郁气滞、脾胃虚寒、瘀血阻络等因素相关。
根据证型选用不同方剂,肝胃郁热证常用柴胡疏肝散加减,含柴胡、白芍、香附等疏肝理气药物;脾胃虚寒证多用黄芪建中汤,含黄芪、桂枝、饴糖等温中补虚成分;瘀血阻络证常选失笑散合丹参饮,包含五灵脂、蒲黄、丹参等活血化瘀药材。需由中医师辨证后调整组方,避免自行用药。
选取中脘、足三里、内关等主穴,肝郁配太冲穴,虚寒配关元穴。采用平补平泻手法,虚证可加艾灸温补。通过刺激经络调节胃酸分泌,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急性期每日治疗1次,症状缓解后改为隔日1次,10次为1疗程。
将吴茱萸、丁香、肉桂等温里药材研末,用姜汁调敷中脘穴;或取延胡索、白芷、冰片等止痛药物贴于胃俞穴。药物经皮吸收发挥局部治疗作用,适用于胃痛急性发作时辅助缓解症状。皮肤过敏者需慎用,每次贴敷不超过4小时。
中医调理期间需配合饮食管理,避免辛辣刺激、过酸过甜食物,规律进食细软易消化的粥类、面食。可适量食用山药、红枣、生姜等温补脾胃的食材。保持情绪舒畅,避免焦虑紧张加重肝气犯胃。若出现呕血、黑便等出血症状,应立即停止中医治疗并就医。日常可按摩上腹部及足三里穴促进胃肠蠕动,但需避开溃疡发作期剧烈按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