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障碍看中医挂什么科室

睡眠障碍患者就诊中医通常需挂中医内科或针灸推拿科。中医对睡眠障碍的诊疗主要涉及脏腑功能失调、气血失和等病理机制,具体分型包括心脾两虚型、肝郁化火型、阴虚火旺型、痰热扰神型、心肾不交型五种常见证候。
中医内科是处理睡眠障碍的核心科室,通过四诊合参进行辨证论治。医师会观察舌苔脉象,询问入睡困难、早醒或多梦等具体症状特征,结合患者体质开具汤药或中成药。典型治疗方案包括归脾汤调理心脾、酸枣仁汤安神定志等,同时指导患者调整作息规律。
针灸通过刺激百会、神门、三阴交等安神穴位调节神经系统功能。推拿采用头面部穴位按摩配合背部膀胱经推拿,能改善脑部供血并缓解肌肉紧张。对于药物不耐受或伴有颈肩疼痛的患者,非药物疗法常作为首选干预手段。
表现为入睡困难伴心悸健忘,多因思虑过度或饮食不节损伤脾胃。治疗以归脾汤为基础方,常用药材包括黄芪、龙眼肉、远志等补益心脾的药物,同时需避免夜间过度用脑。
特征为易怒烦躁伴凌晨易醒,与情绪压力密切相关。丹栀逍遥散是代表方剂,柴胡、栀子等药物可疏肝泻火,配合耳尖放血疗法能快速缓解症状,患者需保持情绪舒畅。
常见于中老年人,表现为眠浅多梦伴腰膝酸软。黄连阿胶汤配合涌泉穴艾灸可交通心肾,药材中熟地黄、山茱萸等具有滋阴降火功效,建议睡前热水泡脚促进阴阳平衡。
中医治疗睡眠障碍强调个体化方案,除药物和针灸外,患者需建立规律的睡眠节律,晚餐避免油腻辛辣食物,午后限制咖啡因摄入。可练习八段锦、呼吸导引等舒缓运动,睡前用菊花、合欢皮等草药熏香营造放松环境。持续两周未改善或伴随严重日间功能障碍时,应及时复诊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