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酒为什么会引起高脂血症

关键词: #高脂血症
关键词: #高脂血症
饮酒引起高脂血症主要与酒精代谢干扰脂质平衡、促进肝脏合成甘油三酯、降低脂蛋白脂肪酶活性、增加高热量摄入及诱发胰岛素抵抗等因素有关。
酒精在肝脏代谢过程中会抑制脂肪酸氧化,导致游离脂肪酸堆积。乙醛脱氢酶途径激活后,大量NADH生成会抑制三羧酸循环,迫使乙酰辅酶A转向合成甘油三酯。这种代谢紊乱使极低密度脂蛋白分泌增加,直接升高血清甘油三酯水平。
乙醇及其代谢产物可激活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通路,刺激肝脏合成更多脂肪酸和胆固醇。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常见肝细胞脂肪变性,肝脏持续输出富含甘油三酯的脂蛋白颗粒,使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显著上升。
长期饮酒会降低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表面的脂蛋白脂肪酶活性,该酶是水解乳糜微粒和极低密度脂蛋白的关键酶。当酶活性下降50%时,血液中甘油三酯清除速率减缓,餐后高脂血症状态可延长4-6小时。
每克酒精产生7千卡热量,远高于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饮酒常伴随高脂高糖饮食,单次饮酒聚会可能摄入2000-3000千卡超额能量。过剩热量以脂肪形式储存,同时酒精抑制脂肪动员,形成恶性循环。
慢性酒精摄入会损伤胰岛β细胞功能,降低胰岛素敏感性。当出现酒精相关性糖尿病前期状态时,胰岛素对脂肪分解的抑制作用减弱,脂肪组织释放更多游离脂肪酸进入肝脏,进一步加重高脂血症。
建议饮酒者每周酒精摄入不超过100克纯酒精,优先选择低度酒并避免空腹饮用。日常饮食增加深海鱼类、燕麦等富含ω-3脂肪酸及膳食纤维的食物,每日保持30分钟以上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定期检测血脂四项,对于已出现酒精性高脂血症的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贝特类或他汀类药物,并配合戒酒计划。烹饪方式建议采用蒸煮代替煎炸,限制动物内脏和反式脂肪酸摄入,可适量食用坚果类食物改善脂质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