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炎和肾功能衰竭的区别

慢性肾炎与肾功能衰竭的区别主要体现在病因、病程进展及临床表现三个方面。慢性肾炎是肾脏炎症的慢性持续状态,肾功能衰竭则是肾脏功能严重丧失的终末阶段。
慢性肾炎多由免疫异常、长期高血压或糖尿病肾病等原发疾病引起,病理表现为肾小球滤过膜持续损伤。肾功能衰竭则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类,慢性肾功能衰竭常为慢性肾炎、多囊肾等疾病的终末结果,急性肾功能衰竭可能由严重感染、药物毒性或尿路梗阻导致。
慢性肾炎病程可达数年甚至数十年,早期仅表现为微量蛋白尿或血尿。肾功能衰竭则呈进行性发展,肾小球滤过率持续下降至15毫升/分钟以下即进入终末期,需依赖替代治疗。
慢性肾炎常见水肿、泡沫尿和轻度贫血。肾功能衰竭则出现严重代谢紊乱,包括尿毒症性瘙痒、难以控制的高血压、重度贫血及电解质失衡,可能伴随神经系统症状如意识障碍。
慢性肾炎主要通过尿常规异常和肾穿刺活检确诊。肾功能衰竭诊断需结合血肌酐、尿素氮等指标,分期依据肾小球滤过率,终末期需满足替代治疗指征。
慢性肾炎以控制原发病、延缓进展为主,常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肾功能衰竭终末期需肾脏替代治疗,包括血液透析、腹膜透析或肾移植,同时需纠正贫血和骨代谢异常。
对于慢性肾病患者,需严格限制每日蛋白质摄入量在0.6-0.8克/公斤体重,优先选择优质蛋白如鸡蛋清和鱼肉。建议每周进行3-5次低强度有氧运动,如步行或游泳,每次30分钟。注意监测血压和血糖,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定期复查尿微量白蛋白和肾功能指标。保持每日尿量在1500毫升以上,控制钠盐摄入低于5克/日,合并高血压者需限制在3克以下。出现明显乏力或水肿加重时应及时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