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节病在CT上有哪些特点

结节病在CT上主要表现为双侧肺门淋巴结对称性肿大、肺部多发小结节、间质性改变、磨玻璃样变及纤维化等特征。
结节病最典型表现为双侧肺门淋巴结对称性肿大,约90%患者可见此特征。肿大淋巴结边界清晰,密度均匀,通常不融合且无坏死。纵隔淋巴结也常受累,以气管旁、主肺动脉窗及隆突下淋巴结为主。增强扫描时淋巴结呈轻中度均匀强化,与淋巴瘤或转移瘤的强化方式不同。
肺部可见随机分布的多发微小结节,直径多为2-5毫米,结节边缘模糊呈"星空征"。结节沿支气管血管束、胸膜下及小叶间隔分布,符合淋巴管周围分布特点。这种结节分布模式有助于与粟粒性肺结核等疾病鉴别。
CT可显示小叶间隔增厚、支气管血管束增粗等间质性改变。这些表现反映肺泡间隔和支气管周围淋巴组织浸润。部分患者可见"铺路石征",即磨玻璃影背景上叠加增厚的小叶间隔,提示活动性肺泡炎。
约30%患者出现磨玻璃样密度增高影,多呈地图样分布。这种改变代表肺泡间隔炎症或微小肉芽肿形成。磨玻璃影可单独存在,也可与结节、间质改变合并出现,通常提示病变处于活动期。
疾病晚期可见支气管扭曲、牵拉性支气管扩张及蜂窝肺等纤维化改变。纤维化多分布于中上肺野,呈向心性分布。肺结构扭曲常伴随肺容积减少,严重者可导致肺动脉高压和肺心病。
结节病患者需定期复查胸部CT监测病情进展,急性期建议低盐饮食并补充维生素D。适度有氧运动如散步、游泳可改善肺功能,但需避免剧烈运动诱发呼吸困难。冬季注意保暖防感冒,戒烟并远离粉尘环境。出现咳嗽加重、气促等症状应及时复诊,晚期患者可考虑肺康复训练改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