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假膜性肠炎有哪些症状

小儿假膜性肠炎主要表现为腹泻、腹痛、发热等症状,严重时可出现脱水及电解质紊乱。典型症状包括水样便伴伪膜排出、腹部压痛、恶心呕吐等。
腹泻是本病最突出表现,初期为黄色稀水样便,每日可达10-30次,后期粪便中可见灰白色或黄绿色伪膜碎片。腹泻机制与艰难梭菌毒素损伤肠黏膜有关,需及时补充口服补液盐预防脱水。
患儿多表现为脐周或下腹部阵发性绞痛,排便后暂时缓解。腹痛程度与肠黏膜炎症范围相关,严重者可出现全腹压痛伴肌紧张,需警惕肠穿孔等并发症。
约60%患儿出现38-39℃中低热,由肠道炎症反应及毒素吸收引起。若持续高热伴寒战,提示可能合并败血症,需立即进行血培养检查。
特征性表现为粪便中混杂片状或管型伪膜,由坏死肠黏膜、纤维蛋白及炎性细胞组成。伪膜出现标志病变进入典型期,需通过结肠镜检查确诊。
重症患儿可出现精神萎靡、皮肤弹性差、尿量减少等脱水表现,以及低钾血症引起的肌无力。婴幼儿易发生代谢性酸中毒,表现为呼吸深快、口唇樱红。
患儿饮食应选择低渣流质如米汤、藕粉,避免高糖及乳制品。恢复期逐步添加蒸蛋、苹果泥等低纤维食物,每日分6-8次少量进食。注意臀部护理以防尿布皮炎,每次便后用温水清洗并涂抹氧化锌软膏。监测体温及出入量,出现嗜睡、持续呕吐或血便需立即就医。适当补充婴幼儿专用益生菌有助于恢复肠道菌群平衡,但需与抗生素间隔2小时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