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刺与骨质增生是一回事吗

骨刺与骨质增生属于同一病理过程的不同表现,本质均为关节退行性改变引发的骨组织异常增生。两者区别主要在于增生部位与形态特征。
骨质增生是关节软骨磨损后,机体通过骨赘形成代偿性修复的表现,属于广泛性骨密度增加;骨刺特指关节边缘形成的尖锐骨性突起,多因局部应力集中导致。
骨质增生可发生于任何承重关节如腰椎、膝关节,表现为关节面整体增厚;骨刺常见于跟骨、椎体边缘等力学负荷集中区域,影像学呈刺状突起。
骨质增生早期多无症状,严重时可致关节活动受限;骨刺因刺激周围软组织更易引发疼痛,如足底筋膜炎多由跟骨骨刺诱发。
骨质增生X线显示关节面毛糙、间隙狭窄;骨刺表现为明确指向性突起,长度常超过2毫米,CT三维重建可清晰显示其立体形态。
两者均需减少关节负重,骨质增生以功能锻炼为主;骨刺症状明显时可考虑体外冲击波治疗,极少数压迫神经需手术切除。
日常需控制体重避免关节超负荷,建议选择游泳、骑自行车等低冲击运动。每日补充800-1200毫克钙质及10微克维生素D,烹饪时多用蒸煮方式减少油脂摄入。疼痛发作期可采用热敷促进血液循环,但需避开急性肿胀期。定期进行关节活动度训练,如颈椎米字操、踝泵运动等,维持软组织弹性。睡眠时保持脊柱中立位,避免过高枕头加重颈椎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