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房扑动的致病原因是什么

心房扑动的致病原因主要有心脏器质性疾病、电解质紊乱、药物或酒精刺激、甲状腺功能异常及先天性心脏传导系统异常。
冠心病、心肌病、心脏瓣膜病等心脏器质性疾病可导致心房结构改变或心肌缺血,进而引发异常电信号传导。这类患者常伴有心悸、胸闷症状,需通过心电图和心脏超声确诊,治疗需针对原发病进行药物控制或射频消融手术。
血钾过低或过高会干扰心肌细胞电活动,低镁血症同样可能诱发心房扑动。常见于长期服用利尿剂、严重腹泻或肾功能不全患者,表现为突发心律不齐,纠正电解质失衡是首要治疗措施。
过量摄入咖啡因、酒精或某些抗心律失常药物可能触发心房电信号紊乱。急性酒精中毒者易出现阵发性心房扑动,戒断刺激性物质后多数可自行缓解,顽固性病例需药物复律治疗。
甲状腺激素水平异常会加速心肌代谢,甲亢患者易合并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这类患者多伴有消瘦、手抖等症状,需通过甲状腺功能检查确诊,控制甲亢后心律多能恢复正常。
部分人群存在先天性的心脏传导通路异常,如预激综合征等。这类患者年轻时即可反复发作心动过速,心电图可见典型delta波,射频消融术可根治异常传导通路。
预防心房扑动需保持规律作息,每日食盐摄入不超过5克,避免剧烈情绪波动。建议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等,肥胖者需控制体重指数在24以下。合并高血压或糖尿病者应定期监测血压血糖,限制每日酒精摄入不超过25克。突发心悸持续超过30分钟或伴随晕厥时,需立即就医进行心电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