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认为鼻炎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中医认为鼻炎多由肺脾气虚、外感风寒、肝胆湿热、肾阳不足、气血瘀滞等原因引起。鼻炎在中医理论中属于鼻渊范畴,主要表现为鼻塞、流涕、嗅觉减退等症状,可通过中药调理、针灸、穴位敷贴等方式改善。
肺脾气虚是鼻炎常见病因,多因久病体弱或过度劳累导致。肺主气司呼吸,脾主运化水湿,肺脾气虚则卫外不固,易受外邪侵袭。患者常伴有气短乏力、食欲不振、大便溏稀等症状。治疗以补益肺脾为主,可选用玉屏风颗粒、补中益气丸等中成药,配合艾灸足三里、肺俞等穴位。
外感风寒之邪侵袭鼻窍是急性鼻炎主要病因。风寒束表导致肺气失宣,表现为鼻痒喷嚏、流清涕、恶寒头痛等症状。治疗需疏风散寒通窍,常用辛夷清肺饮、川芎茶调散等方剂,亦可配合生姜红糖水发汗解表。日常需注意避风保暖,避免冷空气直接刺激鼻腔。
长期情志不畅或过食辛辣可致肝胆湿热上蒸鼻窍。此类鼻炎多表现为鼻涕黄稠、鼻黏膜充血、口苦咽干等症状。治疗宜清利肝胆湿热,常用龙胆泻肝丸、藿胆丸等药物,配合菊花、夏枯草等代茶饮。同时需调节情绪,避免熬夜和油腻饮食。
肾阳亏虚多见于常年反复发作的慢性鼻炎患者。肾阳不足则温煦无力,鼻窍失养,症状遇寒加重,伴有腰膝酸软、畏寒肢冷等表现。治疗需温补肾阳,可选用金匮肾气丸、右归丸等,配合艾灸命门、关元穴位。冬季需特别注意防寒保暖。
久病入络或外伤可导致鼻窍气血运行不畅。表现为持续性鼻塞、嗅觉减退、鼻甲暗红肥厚等症状。治疗需活血化瘀通窍,常用通窍活血汤、血府逐瘀胶囊等,配合迎香穴按摩。适当运动有助于气血运行,但需避免剧烈运动后受凉。
中医调理鼻炎需辨证施治,建议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用药。日常应保持鼻腔清洁,可用生理盐水冲洗;饮食宜清淡,避免生冷辛辣;规律作息以增强正气;过敏体质者需远离花粉、尘螨等过敏原。若症状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发热、脓性分泌物等,应及时就医排除鼻窦炎等器质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