疱疹性咽峡炎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疱疹性咽峡炎主要通过直接接触传播、飞沫传播、粪口传播、污染物间接接触传播以及母婴垂直传播五种途径传播。
患者口腔分泌物或疱疹液中含有大量病毒,与感染者共用餐具、亲吻或密切肢体接触时,病毒可通过破损的皮肤黏膜直接侵入健康人体内。发病初期传染性最强,需避免接触患者唾液。
患者咳嗽、打喷嚏或说话时产生的飞沫可携带病毒,在1米范围内被他人吸入导致感染。在幼儿园等密闭场所易引发聚集性传播,建议患者佩戴口罩并保持社交距离。
感染者粪便中可排出病毒,若便后未彻底洗手,病毒可能污染食物或生活用品。儿童通过触摸被污染物品后吮指、进食等行为易发生感染,需特别注意手卫生。
病毒在潮湿环境中可存活数小时,患者使用过的玩具、毛巾、门把手等物品可能成为传播媒介。使用含氯消毒剂对污染物进行消毒可有效阻断传播链。
孕妇分娩时若存在病毒血症,可能经产道传染新生儿。妊娠期出现发热、咽痛等症状需及时筛查,确诊感染者需采取剖宫产等防护措施。
预防疱疹性咽峡炎需加强个人卫生管理,饭前便后使用流动水洗手至少20秒,避免与患者共用餐具及贴身物品。流行期间减少前往人群密集场所,保持室内通风每日2-3次,每次30分钟以上。儿童餐具、玩具应定期煮沸消毒,被污染物需用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剂浸泡30分钟。出现持续高热、拒食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隔离治疗,患者需单独使用卫生间直至症状完全消失后一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