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部炎症后遗灶是什么意思

关键词: #炎症
关键词: #炎症
肺部炎症后遗灶指肺部感染痊愈后遗留的局限性病灶,主要包括纤维化瘢痕、钙化灶、胸膜增厚等类型。
肺部炎症愈合过程中,肺泡壁受损后由纤维结缔组织修复形成。这类病灶在影像学上表现为条索状或斑片状高密度影,通常不会引起不适,但广泛纤维化可能影响肺功能。既往肺结核、重症肺炎患者更易出现此类改变。
炎症过程中坏死组织钙盐沉积所致,常见于结核杆菌感染痊愈后。X线检查可见点状或结节状高密度影,质地坚硬如同骨骼。钙化灶属于良性病变,一般无需特殊处理。
胸膜炎症修复后形成的局部增厚粘连,多见于细菌性胸膜炎后期。轻度增厚通常无症状,广泛胸膜增厚可能导致限制性通气障碍,表现为活动后气促。
反复肺部感染可破坏支气管壁结构,导致不可逆性扩张。这类后遗灶易成为细菌滋生场所,可能引发反复咳嗽、咳脓痰等症状,需定期进行痰液引流和呼吸训练。
肺泡结构破坏融合形成的含气囊腔,常见于金葡菌肺炎恢复期。小型肺大疱多无症状,巨型肺大疱可能压迫正常肺组织,增加自发性气胸风险。
发现肺部炎症后遗灶应定期随访胸部CT,观察病灶变化情况。日常需加强呼吸功能锻炼,如腹式呼吸、缩唇呼吸等,戒烟并避免接触粉尘烟雾。饮食注意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A,适量食用银耳、百合等润肺食材。秋冬季节接种流感疫苗和肺炎疫苗,预防呼吸道感染加重原有病灶。若出现持续咳嗽、胸痛或呼吸困难等症状需及时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