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静脉高压症的介入治疗是什么

门静脉高压症的介入治疗是通过血管内技术降低门静脉压力的微创治疗方法,主要包括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球囊导管逆行性静脉栓塞术、部分脾动脉栓塞术、经皮经肝胃冠状静脉栓塞术及经皮经肝门静脉支架置入术。
在肝静脉与门静脉间建立分流通道,使用金属支架维持血流。该方法能有效降低门静脉压力,适用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术后需监测肝性脑病发生,分流道狭窄时需再次干预。
通过逆行插管栓塞出血的胃底食管静脉。操作时经股静脉或颈静脉入路,使用组织胶或弹簧圈封闭曲张静脉。该技术对急性出血控制率达90%,但可能加重门静脉血栓风险。
通过栓塞脾动脉分支减少脾脏血流,间接降低门静脉压力。适用于脾功能亢进合并门脉高压患者,能改善血小板减少症状。术后可能出现发热、脾区疼痛等栓塞后综合征。
直接穿刺肝内门静脉分支,栓塞胃冠状静脉及食管曲张静脉。对孤立性胃静脉曲张效果显著,技术要求较高,需警惕腹腔出血并发症。
在门静脉主干或分支置入金属支架解除狭窄,适用于门静脉血栓或癌栓导致的门脉高压。支架置入后需长期抗凝治疗,预防支架内再狭窄。
介入治疗后需保持低盐高蛋白饮食,每日钠摄入控制在2克以内,适量补充支链氨基酸。避免剧烈运动防止支架移位,定期复查超声监测分流道通畅度。出现意识模糊等肝性脑病前兆时及时就医,限制动物蛋白摄入。术后3个月内每周检测血氨水平,根据肝功能调整利尿剂用量。门脉高压患者应终身戒酒,睡眠时抬高床头30度减少夜间门脉压力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