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大肠杆菌对人体的危害有哪些

关键词: #感染
关键词: #感染
感染大肠杆菌可能引起胃肠道炎症、溶血性尿毒综合征、败血症等危害,主要危害包括腹泻腹痛、肾功能损害、全身感染等。
产毒性大肠杆菌感染后,其分泌的肠毒素会刺激肠道黏膜,导致肠上皮细胞分泌大量液体。典型表现为水样腹泻,每日可达10-20次,伴随腹部绞痛与里急后重感。婴幼儿及老年人可能出现脱水症状,表现为皮肤弹性下降、尿量减少。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产生的志贺毒素可破坏红细胞膜,引发微血管病性溶血。患者会出现面色苍白、乏力等贫血症状,实验室检查可见血红蛋白下降,外周血涂片显示破碎红细胞。严重者可发生溶血危象。
志贺毒素通过血液循环到达肾脏,损伤肾小球内皮细胞,导致溶血性尿毒综合征。临床表现为少尿或无尿、血尿、水肿,血肌酐进行性升高。约5%-10%患儿会进展为慢性肾功能不全。
重症感染者毒素可透过血脑屏障,引起头痛、嗜睡、抽搐等神经症状。幼儿可能出现癫痫发作,与毒素导致的脑水肿相关。脑脊液检查可见蛋白轻度升高,细胞数正常。
当细菌突破肠道屏障进入血液时,可能引发败血症。表现为高热寒战、呼吸急促、意识模糊,实验室检查显示白细胞显著升高,血培养可检出病原菌。免疫功能低下者易发生感染性休克。
预防大肠杆菌感染需注意饮食卫生,肉类食品应彻底加热至75℃以上,处理生食后及时洗手。蔬菜水果需用流动清水冲洗,避免饮用未经消毒的乳制品。出现血性腹泻或持续发热时应及时就医,婴幼儿及孕妇需特别注意补液治疗。恢复期建议食用低渣饮食如米粥、馒头,逐步增加蛋白质摄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