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憋尿一憋尿就难受但又尿的不多是怎么回事

泌尿外科编辑 医普小新
45次浏览

关键词: #憋尿

憋尿困难伴随尿量减少可能由膀胱过度活动症、尿路感染前列腺增生、间质性膀胱炎、神经源性膀胱等因素引起,可通过行为训练、药物治疗、手术干预等方式改善。

1、膀胱过度活动症:

膀胱逼尿肌异常收缩导致尿急、尿频,典型表现为少量尿液即产生强烈排尿感。可能与中枢神经调控异常或局部炎症刺激有关,尿动力学检查可确诊。治疗需结合盆底肌训练和抗胆碱能药物,如索利那新、托特罗定等。

2、尿路感染

细菌感染尿道或膀胱黏膜引发炎症反应,常伴有排尿灼痛和下腹坠胀。大肠杆菌是最常见病原体,尿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升高。需根据药敏试验选用喹诺酮类或头孢类抗生素,同时增加每日饮水量至2000毫升以上。

3、前列腺增生:

中老年男性前列腺组织增生压迫尿道,造成排尿踌躇和尿流变细。直肠指诊和超声检查可评估增生程度。轻中度患者可用α受体阻滞剂坦索罗辛联合5α还原酶抑制剂非那雄胺,重度梗阻需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

4、间质性膀胱炎:

膀胱壁慢性炎症导致容量减少,典型表现为憋尿时耻骨上区疼痛,排尿后缓解。膀胱镜检查可见特征性黏膜出血点。治疗采用膀胱灌注二甲亚砜或口服阿米替林,需严格避免咖啡、柑橘等刺激性饮食。

5、神经源性膀胱:

糖尿病或脊柱损伤导致膀胱神经调节异常,表现为尿潴留与尿失禁交替出现。尿流动力学检查显示逼尿肌-括约肌协同失调。需间歇导尿配合M受体激动剂溴吡斯的明,严重者需膀胱扩大成形术。

建议每日进行凯格尔运动增强盆底肌力,控制晚间液体摄入,避免摄入酒精、辛辣等刺激膀胱的食物。穿着透气棉质内裤,每2-3小时定时排尿建立规律排尿反射。若症状持续超过两周或出现血尿、发热需及时泌尿外科就诊,完善尿培养、膀胱镜或尿流率等专项检查。长期憋尿可能诱发肾盂肾炎等严重并发症,需尽早规范治疗。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