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中耳炎一直流黄水怎么办

耳鼻喉科编辑 医点就懂
19次浏览

关键词: #中耳炎

慢性中耳炎流黄水可通过抗生素滴耳液、局部清洁护理、鼓膜修复手术、中药熏洗疗法、预防感染复发等方式治疗。流黄水通常由细菌感染、鼓膜穿孔、炎症持续、耳道湿疹免疫力低下等原因引起。

1、抗生素滴耳液:

细菌感染是导致耳道分泌脓性液体的常见原因。氧氟沙星滴耳液、氯霉素滴耳液等可抑制病原菌繁殖,使用时需将耳道分泌物清理干净。伴随耳痛加剧或发热时需口服头孢克肟等全身用药。

2、局部清洁护理:

使用医用棉签蘸取生理盐水轻柔擦拭外耳道,避免用力过猛损伤皮肤。每日清洁2-3次可减少分泌物蓄积,操作前后需彻底洗手。耳道潮湿时可短时间使用吹风机低温档保持干燥。

3、鼓膜修复手术:

长期鼓膜穿孔会导致反复流脓,鼓室成形术或鼓膜修补术可封闭穿孔。术前需进行纯音测听和颞骨CT检查,术后需避免用力擤鼻及游泳。手术适宜于穿孔超过3个月未自愈者。

4、中药熏洗疗法:

黄连、蒲公英等煎煮液熏蒸耳部可减轻炎症,药液温度需控制在40℃以下。熏蒸后可用消毒纱布吸干耳廓残留药液,皮肤破损者禁用。该方法适合作为辅助治疗手段。

5、预防感染复发:

保持耳道干燥,游泳时佩戴防水耳塞。避免用尖锐物品掏耳,感冒时及时治疗鼻咽部炎症。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制血糖,儿童患者需按时接种肺炎球菌疫苗。

日常饮食宜选择富含维生素A的胡萝卜、猪肝等食物增强黏膜抵抗力,忌食辛辣刺激食物。适当进行八段锦等温和运动改善血液循环,睡眠时患耳朝上避免压迫。严格遵医嘱完成抗生素疗程,定期复查耳内镜观察愈合情况,出现听力下降或眩晕需立即就诊。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