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罗恩病会引起肠梗阻吗?

克罗恩病可能引起肠梗阻,肠梗阻是克罗恩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克罗恩病导致的肠梗阻主要与肠道炎症反复发作、肠壁纤维化增厚、肠腔狭窄、肠粘连、肠道蠕动功能紊乱等因素有关。
克罗恩病属于慢性炎症性肠病,病变肠道长期处于炎症状态。炎症反应会导致肠壁水肿、充血,严重时可造成肠腔暂时性狭窄。当炎症急性发作时,肿胀的肠壁可能阻塞肠腔内容物通过,表现为不完全性或完全性肠梗阻症状。
慢性炎症刺激会促使肠道组织发生病理性修复,形成纤维瘢痕组织。纤维化的肠壁失去弹性并持续增厚,最终导致肠腔永久性狭窄。这种结构性改变是克罗恩病患者发生机械性肠梗阻的主要原因,常见于病程超过5年的患者。
随着病情进展,肠道黏膜下层纤维化和肌层增生会使肠腔逐渐变窄。当肠腔直径缩小至1厘米以下时,食物残渣难以顺利通过狭窄段,尤其在进食粗纤维食物后容易诱发梗阻。狭窄好发于回肠末端和回盲部,可通过影像学检查明确狭窄程度。
肠道透壁性炎症可导致浆膜层受累,引发局部腹膜反应。炎症修复过程中,肠管与邻近器官或肠襻之间形成纤维粘连带。这些粘连带可能扭曲、压迫肠管,或形成锐角影响肠内容物运行,最终发展为粘连性肠梗阻。
肠道神经系统在慢性炎症中受损,导致肠动力异常。部分患者表现为病变肠段蠕动减弱或消失,近端肠管代偿性扩张;另一些患者出现肠蠕动不协调,肠内容物在狭窄处蓄积。这种功能性梗阻常与机械性因素并存,加重梗阻症状。
克罗恩病患者应保持低纤维、低渣饮食,避免食用坚果、种子、粗粮等难消化食物。急性期需采用流质或半流质饮食,症状缓解后逐渐过渡到软食。规律进行腹部按摩和适度步行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但出现持续腹痛、呕吐、排便排气停止等梗阻症状时需立即就医。定期复查肠镜和影像学检查能早期发现肠腔狭窄,必要时可通过内镜下球囊扩张或手术治疗预防完全性梗阻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