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核和间质性肺炎的区别

肺结核与间质性肺炎在病因、症状及治疗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肺结核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主要表现为咳嗽、低热、盗汗;间质性肺炎则因肺间质纤维化或炎症导致,突出症状为进行性呼吸困难。两者在病原体、影像学特征、治疗方案上均有不同。
肺结核由结核分枝杆菌经呼吸道传播感染,属于法定乙类传染病。间质性肺炎病因复杂,包括特发性肺纤维化、结缔组织病继发、环境暴露等因素,非传染性疾病。
肺结核典型症状为午后低热、夜间盗汗、持续咳嗽超过2周,可伴痰中带血。间质性肺炎以活动后气促为主要表现,早期可能仅表现为干咳,随病情进展出现杵状指和发绀。
肺结核胸片常见上叶尖后段或下叶背段斑片影,可伴空洞形成。间质性肺炎高分辨率CT显示网格状阴影、蜂窝肺改变,以双肺基底部分布为主。
肺结核确诊需痰涂片找抗酸杆菌或GeneXpert检测结核菌DNA。间质性肺炎诊断依赖肺功能检查显示限制性通气障碍,部分病例需经支气管镜肺活检。
肺结核需规范抗结核治疗6-9个月,常用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四联方案。间质性肺炎采用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晚期病例需考虑肺移植。
肺结核患者需注意隔离防护,保证高蛋白饮食如鸡蛋、鱼肉,避免剧烈运动加重咯血风险。间质性肺炎患者建议长期家庭氧疗,进行呼吸康复训练如腹式呼吸,补充维生素D改善肺功能。两者均需定期复查胸部影像学,监测药物不良反应,出现症状加重应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