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前草和车前子有什么区别

车前草和车前子的区别主要体现在药用部位、功效侧重及临床应用三个方面。车前草为全草入药,车前子为种子入药,二者在利尿通淋、清热明目等功效上存在差异。
车前草为车前科植物车前或平车前的干燥全草,包含根、茎、叶等部位;车前子则是该植物的成熟种子。全草类药材含多种活性成分,种子类药材则更集中于脂溶性物质。
车前草长于清热解毒,对湿热泻痢、痈肿疮毒效果显著;车前子偏重利水渗湿,尤擅治疗淋证水肿。二者虽均含黄酮类化合物,但车前子的黏液质含量更高,肠道润滑作用更突出。
车前草含桃叶珊瑚苷、梓醇等环烯醚萜类成分,抗炎活性显著;车前子富含车前子多糖、苯乙醇苷类,其膨胀性纤维可促进肠道蠕动。现代药理证实前者对泌尿系统感染更有效,后者对功能性便秘更具优势。
车前草多用于煎汤外洗或鲜品捣敷,治疗皮肤热毒;车前子常需包煎防止糊化,传统用于改善目赤涩痛。二者联用时可增强利尿效果,但脾虚便溏者需慎用车前子。
《神农本草经》将车前子列为上品,谓其"主气癃止痛利水道";《本草纲目》记载车前草"治妇人难产"。历代医家认为种子类药材作用趋向沉降,全草类药材药性更为发散。
日常使用需注意:新鲜车前草可凉拌食用,但脾胃虚寒者不宜多食;车前子泡水前应捣碎以利成分溶出。二者均属寒凉之品,长期服用需配伍健脾药材。建议使用前咨询中医师进行体质辨证,避免与利尿降压药物同用。湿热体质者可取干品各10克代茶饮,每周不超过3次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