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旧性耳膜穿孔的症状有哪些

陈旧性耳膜穿孔的症状主要有听力下降、耳内闷胀感、反复耳漏、耳鸣及眩晕。陈旧性耳膜穿孔通常由外伤、中耳炎反复发作、气压损伤、医源性操作或先天性发育异常引起。
耳膜穿孔导致声音传导障碍是听力下降的主要原因。穿孔面积越大,听力损失越明显,常表现为对低频声音敏感度降低。长期未修复的穿孔可能伴随听骨链固定,进一步加重传导性耳聋。临床可通过纯音测听和声导抗检查评估听力损失程度。
由于鼓室通气功能异常,患者常自觉耳部堵塞感或压迫感。这种症状在乘坐飞机或潜水时尤为明显,与咽鼓管功能障碍导致的中耳负压有关。部分患者会不自主做吞咽动作以缓解不适,但效果通常短暂。
穿孔使外耳道与中耳腔直接相通,洗澡或游泳时易诱发感染性耳漏。分泌物多为黏液性或脓性,急性发作时可伴有耳痛。长期慢性耳漏可能导致外耳道皮肤湿疹样改变,需与真菌性外耳道炎鉴别。
约40%患者出现持续性或间歇性耳鸣,多为低频嗡嗡声。其发生机制与中耳传音结构异常引起的异常振动有关,部分患者耳鸣程度与穿孔面积呈正相关。耳鸣可能影响睡眠质量,但极少导致严重听力代偿性加重。
较大穿孔可能诱发短暂性眩晕,尤其在冷空气刺激或外耳道加压时发作。这是因为温度或压力变化直接作用于裸露的圆窗膜,刺激前庭器官所致。此类眩晕多呈一过性,但需与梅尼埃病等内耳疾病鉴别。
陈旧性耳膜穿孔患者应避免用力擤鼻、游泳等可能加重穿孔的行为,保持外耳道干燥可降低感染风险。日常饮食注意补充维生素A和锌元素,有助于黏膜修复。适度进行咽鼓管开放训练如捏鼻鼓气动作,但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若出现急性耳痛或脓性分泌物增多,需及时就医排除中耳胆脂瘤等并发症。听力损失明显影响生活者可考虑鼓膜修补术或助听器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