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房小肿块活动度检查法怎样操作

关键词: #乳房
关键词: #乳房
乳房小肿块活动度检查主要通过触诊评估肿块与周围组织的相对移动性,具体操作包括平卧位触诊、指腹滑动测试、肿块推移测试、皮肤固定观察及双侧对比检查五个步骤。
受检者仰卧,肩部垫枕使乳房平展。检查者用食指、中指、无名指三指指腹轻压乳房,以同心圆或放射状路径由外向内触诊。触到肿块后保持手指压力不变,感受肿块在腺体中的基础位置。
固定肿块一侧皮肤,另一手指指腹沿肿块表面缓慢滑动。活动度好的肿块会在手指推动下发生位移,与周围腺体无粘连的纤维腺瘤通常可移动5毫米以上,而恶性肿块多呈现滑动受限。
用拇指和食指捏住肿块尝试轻柔推移。良性囊肿或脂肪瘤可被整体推动,与皮肤无粘连;浸润性癌肿则常固定于胸大肌筋膜,推动时可能牵拉皮肤出现"酒窝征"。
轻轻提起肿块表面皮肤,观察是否出现局部凹陷。活动度良好的肿块皮肤可正常提起,若肿瘤侵犯Cooper韧带则会导致皮肤固定,此为乳腺癌典型体征之一。
以相同手法检查健侧乳房对应区域,比较两侧肿块活动度差异。生理性乳腺增生多为双侧对称性结节,活动度一致;孤立性活动度降低的肿块需高度警惕恶性可能。
日常乳房自检建议在月经结束后一周进行,此时乳腺组织最松软。检查时保持手指干燥,使用指腹而非指尖触诊,力度以能触及肋骨又不引起疼痛为宜。发现活动度差、形状不规则、直径超过2厘米的肿块,或伴有乳头溢液、皮肤橘皮样改变时,应及时至乳腺外科就诊。40岁以上女性建议每年结合超声和钼靶检查,有家族史者需提前筛查年龄。哺乳期女性出现活动性肿块时需鉴别积乳囊肿与肿瘤,避免过度按压导致乳腺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