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龈炎和牙周炎的区别有哪些

牙龈炎与牙周炎的区别主要体现在病变范围、症状表现及组织损伤程度,牙龈炎仅累及牙龈组织,牙周炎则已侵犯牙槽骨等深层结构。主要区别包括病变程度、症状特点、治疗方法、预后差异及高危人群五方面。
牙龈炎属于炎症早期阶段,病变局限于牙龈边缘和龈乳头,表现为牙龈红肿、探诊出血,但无牙周附着丧失。牙周炎是炎症进展期,伴随牙周袋形成、牙槽骨吸收及牙齿松动,临床附着丧失超过3毫米。
牙龈炎以牙龈出血为主要特征,尤其在刷牙或进食硬物时明显,可能伴有口臭但无持续性疼痛。牙周炎除出血外,会出现牙龈萎缩、牙根暴露、牙齿移位甚至自发痛,晚期可发生牙齿脱落。
牙龈炎通过洁治术清除菌斑牙石后,配合氯己定含漱液等局部抗菌药物即可控制。牙周炎需进行龈下刮治、根面平整等基础治疗,中重度病例可能需翻瓣手术、骨移植术,必要时使用米诺环素缓释剂等局部给药。
牙龈炎经规范治疗可完全逆转,牙龈组织能恢复健康状态。牙周炎造成的牙槽骨吸收不可再生,治疗目标转为控制炎症进展,需终身维护以防止复发。
牙龈炎好发于口腔卫生不良者、妊娠期女性及青少年。牙周炎高风险人群包括长期吸烟者、糖尿病患者、骨质疏松患者及遗传易感人群,35岁以上发病率显著上升。
日常维护需采用巴氏刷牙法配合牙线清洁,每半年接受专业洁治。牙周炎患者应使用牙缝刷清理牙周袋,戒烟并控制血糖。建议牙龈出血持续1周以上或发现牙齿松动时及时就诊,早期干预可避免不可逆损伤。饮食注意补充维生素C和钙质,避免过硬食物刺激牙龈,适度咀嚼苹果、胡萝卜等粗纤维食物有助于牙龈按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