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血症引起发烧怎么退烧好

菌血症引起的发热可通过物理降温、抗生素治疗、补液支持、对症药物和感染源控制等方式缓解。菌血症发热通常由细菌入血引发全身炎症反应所致。
体温低于38.5℃时建议采用温水擦浴、冰袋冷敷等物理方式降温。重点擦拭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分布区域,避免使用酒精擦浴以免刺激皮肤。同时保持室内通风,减少衣物覆盖促进散热。
需根据血培养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常见静脉用药包括头孢曲松、万古霉素、美罗培南等广谱抗菌药物。治疗需足疗程使用,过早停药可能导致细菌耐药或感染复发。用药期间需监测肝肾功能及血常规变化。
发热伴随大量出汗易导致脱水,需通过口服补液盐或静脉输注葡萄糖氯化钠溶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每日尿量应保持在1500毫升以上,必要时监测中心静脉压指导补液速度。
体温超过38.5℃可考虑使用解热镇痛药,如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非甾体抗炎药。需注意这些药物可能掩盖病情进展,用药后仍需密切观察精神状态及体温曲线变化。
需排查并清除原发感染灶,如切开引流脓肿、拔除感染导管等。对于腹腔感染、肺炎等常见原发病灶,应在控制菌血症同时进行针对性处理,避免持续细菌释放入血。
菌血症患者应卧床休息,每日保证2000-2500毫升饮水量,饮食选择高蛋白、高维生素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鱼汤、蒸蛋等。恢复期可逐步增加低强度活动,但需避免剧烈运动。注意观察皮肤黏膜出血点、意识状态等变化,体温正常后仍需完成规定疗程的抗生素治疗,定期复查血培养及炎症指标,防止感染反复或出现感染性心内膜炎等并发症。保持口腔清洁和皮肤完整性,避免新的感染源入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