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网膜脱落手术方法有哪些

视网膜脱落手术方法主要有巩膜扣带术、玻璃体切除术、气体填充术、激光光凝术、硅油填充术。
巩膜扣带术通过外部加压使脱离的视网膜复位。手术中将硅胶带或海绵固定在眼球外壁,通过压迫巩膜减少玻璃体对视网膜的牵拉。该方法适用于视网膜裂孔较小且玻璃体牵拉较轻的患者,术后需避免剧烈运动以防加压材料移位。
玻璃体切除术通过微创方式切除病变玻璃体,解除对视网膜的牵引力。手术中需使用精细器械切除混浊或出血的玻璃体,并处理视网膜裂孔。该方法适用于复杂性视网膜脱落或伴有玻璃体积血的患者,术后需保持特定体位辅助视网膜贴附。
气体填充术通过向眼内注入膨胀气体顶压视网膜。术中根据裂孔位置选择不同气体类型,利用气体表面张力封闭裂孔。该方法要求术后严格保持俯卧位使气泡有效顶压,气体通常2-8周逐渐吸收,期间禁止乘飞机或到高海拔地区。
激光光凝术通过热效应使视网膜与脉络膜产生粘连。利用激光在裂孔周围制造炎症性瘢痕,形成永久性黏连防止液体进入视网膜下。该方法多用于预防性治疗或联合其他手术,术后需定期复查确认黏连效果。
硅油填充术通过注入硅油长期维持眼内压力。硅油比重较水轻可持久顶压视网膜,适用于严重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术后需保持特定体位数月,待视网膜稳定后通过二次手术取出硅油,期间需密切监测眼压和角膜状态。
视网膜脱落术后需注意保持医嘱规定体位,避免揉眼或剧烈活动。饮食应保证优质蛋白和维生素A摄入,如胡萝卜、深海鱼等促进视网膜修复。恢复期避免长时间用眼,外出佩戴防护眼镜,定期进行眼底检查监测恢复情况。出现眼痛、视力骤降等异常需立即就医。